房地产,变天了?

一、房价一路高涨30多年

房子,是压在当代人身上的一座“大山”!

其实,房价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见涨,1989年初的报纸上曾报道过,当时的大学生从开始参加工作,按月存款50元想要在上海买房,得不吃不喝工作100年!

不过由于当时存在福利分房和集资建房,所以购房需求并不强烈,房价的涨幅相对来说并不明显。但是到了1998年6月取消福利分房以后,中上收入人群被迫去市场上购买商品房,而他们的收入较高且稳定,所以房价也就开始水涨船高、节节攀升。

上海从2000年均价4000元一平米,涨到今年6月的53545元一平米,上涨了13.4倍。北京从均价5000元一平米,涨到今年6月的67756元一平米,上涨了13.6倍。

在21年的时间里,大中城市的房价基本上涨了10倍左右。

土地规划不合理“职住平衡”分配没实现、人口流动导致的供求关系不均、人们普遍看涨的心理预期、房产带动经济的发展政策、中国特色经济结构种种因素导致房价一路高涨至今。

但是房价会一直涨下去吗?

这首要还是看政策!

 

二、政策解读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住房市值为62.6万亿美元,远远大于美国的33.6万亿美元、日本的10.8万亿美元、英法德三国合计的31.5万亿美元。

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美国住房市值与GDP比例最高为169%。在19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前,住房市值与GDP比例一度高达391%。而在2020年中国住房市值与GDP的比例为414%。

宇宙级别的泡沫至今未爆破过的,也只有中国房价了!

但是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一直在累积,所以政府现在用积极调控政策试图实现软着陆。

近年来,房地产调控一直存在两条清晰的逻辑线:一条线即抑制需求端,加大对土地、金融等改革;另一条线则是在收紧供给端,从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领域,逐渐延伸到二手房、租赁、城市更新乃至物业管理等各个链条。

需求端:

1.土地

土地方面,由于之前的城镇化开发,土地销售已经过了顶峰期,之后会逐渐减少,从棚改的力度也可以看出,未来是对城区旧房改造为主,土地销售会减少,土地置购费会增加。

土地购置费和建安投资是构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两大部分,其中建安投资占主导地位(占比超过七成),土地购置费次之(占比约二成)。建筑建材供需失衡,导致建安投资不断上涨。土地购置费增速大幅超越土地成交价款增速。逐年增高的建安投资、土地置购费等增加了房地产商的成本,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房炒房。

2.金融

部分地区加紧了购房资金的审批和调控,以压制购房需求。以北京地区为例,目前该地区部分银行房贷额度出现收紧,多家银行分行以及支行表示已无房贷额度,且资质审核也日益趋严。此外,部分银行还指出,客户有未还清消费贷或信用贷的,有可能会影响其房贷审批的额度,甚至不能通过审批。还有监管机构对消费贷、经营贷等违规流入楼市的排查力度也在持续加大。

供给端:

对供应链金融逐步收紧之余,2020年以来,国家多次出台房地产融资新规推行行业“降杠杆”,其中包括“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管理、严控房地产信托规模等。

2021年,随着各类行业新规的陆续推出,加之“三线四档两观察”的降杠杆要求,房企对于融资的安排也越发谨慎。据同策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4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额为1917.93亿元,与去年一季度相比大幅下滑19%。

监管部门出台新规控制房地产企业有息债务的增长,设置“三道红线”,根据“三道红线”触线情况不同,将所有的房企分为“红、橙、黄、绿”四档。每档的有息负债规模增速阈值不同。两观察是指观察连续三年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拿地资金总额超过销售总额40%的,要做解释。

“三道红线四档两观察”其实就是中央“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不仅控制房企的信用债,还要对信托、资管产品和海外融资,进行全方位的监管。

这还不够,以往居高不下的房价令二手房价格也一路突飞猛进,因此近期,包括上海、衢州、东莞、金华、无锡、西安等地相继出台调控举措,通过制定并依照二手房参考价格来引导银行合理放贷

另外一个导致房价恶炒的原因就是学区房,近期以北京为首的部分地区也开始出台政策明确打压学区房的炒作,北京的政策更是釜底抽薪,彻底颠覆甚至粉碎了学区房属性

各地政策如下:

3月3日,上海严格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备案管理。指导开发企业合理定价,对定价过高的项目,坚决予以调整。

3月24日,成都要求中心城区商品住宅用地全面实施“限房价、定品质、竞地价”出让。

3月26日,银川市规定全市实行“一房一价”备案制,严格按申报价格销售,不得上调价格。

4月5日,合肥发布房地产“新政八条”,强化房价地价联动机制,严格“限房价”。要求控制房价的上涨,同一栋楼、同一套房的差价原则上控制在10%以内。

5月27日,深圳明确预、现售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的批准销售价格原则上不得超过上一年度至今同地段、同类型新房的网签价格。

7月9日,东莞提出下一年度首次销售的新建商品住房项目的申报价格,将参照同区域、同地段当前同类型项目的申报价格及网签价格,结合房价调控目标审核确定。

7月30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市、区教育部门应当推行大学区招生和办学管理模式,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区房教育质量更高的说法,限制了学区房房价。

8月17日,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北京市教师实行轮岗制,跨校、跨学区流动。从多校划片到教师轮岗,针对学区房的政策在步步紧逼。

如此不遗余力的控制房价,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房住不炒”,还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

 

三、关于未来的看法

今年以来,热点城市的调控政策频频出台,堵漏洞、控金融、打炒作的信号十分明显,这个信号简单直白粗暴地说:中国房价的普涨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房价是分化的

经济学家马光远提出“三个20%”理论:“以后中国将只有20%的开发商活下来,80%的会死掉;只有20%的城市有投资价值;只有20%的楼盘值得买。”

房子成为投资品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房价会相对平稳(部分地区会逐渐下调回归合理价值),对购置刚需住房比较友好。

那么,为什么政府控制房价的态度如此坚决?

除了逐步释放房地产行业泡沫风险,实现软着陆之外,国家还在部署一盘很大的棋:不仅要找到持续增长的路,让大家都能继续分到更多的钱;还要实现共同富裕,解决公平问题,让更多人的生活有所改善。

 

要在把蛋糕做大的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

一、如何实现持续增长,把蛋糕做大?

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我们国家基本上是通过“中国制造”这个牌子崛起的,充分发挥的是人口优势。可现在人口减少已成定局,人口红利和优势越来越小,为了带动新的经济增长,就必须找“新方法”。

过去十几年实现把蛋糕做大是通过发展第三产业(例如房地产、互联网、医美、课外教育、服务业等)。但是纵观世界发展,在中等收入阶段,制造业的增加值促进了GDP的增长,是大国进入高收入阶段的重要原因,因此大力发展制造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驱动。

同时,制造业的发展还可以解除大国控制、提供就业人口,让大家意识到生态体系的完整和完备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目前政府在做的事,就是把重心从第三产业重新调整到第一二产业。

一系列强监管其他行业的政策先后出台,针对房地产、课外教育、医美、电商、娱乐传媒、游戏等行业,而以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为首的制造业龙头崛起,新材料、新科技、新智能、新消费等全产业链的升级正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些都是在把“蛋糕”做大!

二、实现共同富裕,最重要的是分蛋糕

改革开放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然而现在就是很多先富的人富起来了,开始搞垄断,想自己把蛋糕吃了,其他的后富要么被卡着脖子只能分一点面包屑,要么再从剩下不富的人中榨取出一个蛋糕。这么发展下去肯定不行!所以就需要政府主导进行二次分配甚至三次分配:

1、打破垄断限制先富者。从阿里被罚、美团被查、滴滴下架等一系列互联网反垄断举措,到喊停校外教培机构,再到如今的房地产行业整改,等等还有很多没提到的巨头被约束,核心都是在打击资本无序导致的垄断行为。

从现在开始,想靠烧钱圈地再合并抢占市场是坚决不行的,违法违规“造富”更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要引导规范资本的发展,让资本服务于整体经济。

2、把先富者的钱收拢到中央口袋里。通过健全和丰富税收制度,加强房产税、遗产税、资本税等等高税收,以及有公益性捐赠等政策,把先富起来人的钱合理的收上来。

3、中央想办法把钱发给老百姓。先遏制房价,进行医疗和教育改革,让普通人买得起房、上得起学、看得起病、养得起娃;叫停996,禁止打工人无休止地加班,打破无效内卷。中央正在搬掉压住老百姓身上的“大山”,大幅降低普通人的生活压力,提高幸福感。

之后再通过二次、三次分配,促进先富带动后富,提高底层民众的收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综上所述,中国下一阶段的总体发展战略已经很清晰了,一切都为了“共同富裕”这个阶段性目标而努力,而坚决遏制房价,降低普通老百姓住房压力,是实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所以,政府控制并且打压房价,势必坚定不移!

李大钊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中央这盘大棋背后的良苦用心,感受到了吗?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fhs029.com/ziyuan/652.html